2月2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发布《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共出台205项新型储能标准

建设目标: 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

(1)2023年制修订100项以上新型储能重点标准,加快制修订设计规范、安全规程、施工及验收等储能电站标准,开展储能电站安全标准、应急管理、消防等标准预研,尽快建立完善安全标准体系,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初步形成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基本能够支撑新型储能行业商业化发展。

(2)到2025年,在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可逆燃料电池储能、超级电容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等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系列标准;加强与国内外标准化组织技术交流,着力打破产业发展瓶颈,规范引导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储能电站安全;加大国际标准化力度,深度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化工作,支撑标准走出去。逐步构建适应技术创新趋势、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



新标准: 全面覆盖储能电站EPCO全流程

根据能源局公布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表”,在205项新型储能标准中,涉及的八个方面已发布/计划发布的相关标准数量分别为:

基础通用5条(4/1)

规划设计64条(14/50)

设备试验39条(37/2)

施工验收12条(6/6)

并网运行24条(24/0)

检修监测23条(21/2)

运行维护17条(8/9)

安全应急21条(8/13)


通知内的标准全面覆盖储能电站EPCO(设计、设备、施工安装、并网、运行)全流程。



图源:《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通知

储能温控、消防将迎快速发展 储能产品品控也将进一步提升

随《新型储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正式发布,储能行业将逐步从草莽发展走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对于储能电站设计、建设、运行等多方面将提出更高要求。

首先,储能安全性标准将提高,将快速推动储能温控、消防领域发展。同时,对于储能元件、集成环节及电站EPC全流程品控要求也将进一步提升,一些质量低劣的零部件企业和资质、资本能力较弱的企业可能会被逐渐出清,而头部企业则有望强者恒强。

明确温控、消防安全重要性

随着能源紧缺的影响与新能源的强势发展,2022年全球储能市场进入了大规模发展的“快车道”。一方面户储正走进千家万户,快速为用户市场带来立竿见影的利好;另一方面大型独立储能电站成为了储能市场的主脉搏,单体项目规模逐渐迈近GWh。

随着新能源并网加速推进,大量储能电站投运,如何保证储能电站的安全运行,已经成为全行业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储能安全重要性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产品的环境安全适应,到系统安全保障,各环节企业都应加强品控。温控、消防安全管理环节迎来广阔前景,细分赛道机会充足。

如储能温控,储能电池系统电池容量和功率大,而高功率密度对散热要求较高,同时储能系统内部容易产生电池产热和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因而温度控制对于电池系统寿命、安全性极为重要。

图:温度对储能系统中锂电池性能影响情况




随着不同行业的企业相继切入储能温控赛道,储能温控市场格局初显,未来或呈现“一超多强”的市场格局,其中英维克凭借先发优势和非标化技术积累,有望成为储能温控行业“一超”;同飞股份、高澜股份等企业有望凭借差异化优势,成为储能温控行业“多强”。

加强品控,考量企业资质实力

在激增的市场需求、复杂的应用场景面前,全球储能安全事故频发,其中包含某些知名储能供货商参与的项目。随着事故的发生,也令各行业正视储能行业隐藏的危险。追踪事故发生的原因发现,事故发生时虽然储能系统状态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反映出事故储能厂家系统集成设计能力和安全设计的不足。

随着储能行业的快速增长,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进来,但一些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玩家也为行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部分厂家的系统集成设计只是将采购来不同品牌的锂电池、储能PCS等设备简单堆砌到集装箱中,系统在发货前也未经过全面有效的测试、联调,再加上保护执行不到位,导致最终交付给客户的整个储能系统产品存在很大的性能和安全隐患。

安全重要


当前,随着各储能项目规模升级,切实可行的安全防护需要更加的完善。要有效保障储能的安全,不仅需要在电化学、电气、电力电子等领域有过硬的技术实力,更需要具备将硬件、软件等有机结合成一套复杂系统做支撑的能力,方可做到从质量管理、源头控制、消防防护、系统设计等层层安全管控,保障储能系统长期应用安全。

由此可见,在各环节选择产品时要注意产品的质量,还需考量企业的资质信誉、资本实力等硬实力。